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13-08-27
字体:
访问量:
来源:
分享到: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1月12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批准 

言 

“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阿坝州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州人民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州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团结不断巩固,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为制定和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上。

阿坝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规划。本纲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四川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和《中共阿坝州委关于制定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编制,是阿坝州“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一节“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质量逐年提高.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增速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5年,GDP完成75.2亿元,完成“十五”计划目标的129.9%,比“九五”末期增长86.14%,年均增速达13.2%,比“九五”时期提高了6.5个百分点;人均GDP由2000年的4258元增加到8488元,超出“十五”计划目标2044元。培育壮大了旅游主导产业和水电支柱产业,推进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特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9.2:32.4:38.4调整为19.6:40.8:39.6;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和质量逐年提高,地方财力显著增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亿元,比“九五”期末同口径增加4.2亿元,增266.8%.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时期。

——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条件显著改善。我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对生态、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1亿元,是“九五”时期的4.2倍,年均增长33.5%。建成了福堂电站、鹧鸪山隧道、九寨黄龙机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实施完成了农网改造、通县油路、农村通信等一批“民心工程”。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恢复与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生态得到有效恢复重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促进了发展条件和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取得实效,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改制。大力实施“三让三引”开放政策,增强了引资实效,提高了开放水平。教育、科技、人事制度等各项改革顺利推进,激活了发展活力。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9.3%,高出GDP年均增速6.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6.2%提高3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1%。切实改善了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率达27.9%,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高出“十五”计划目标5.3%。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教兴州”战略取得新成绩,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率先在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85.7%,高出“十五”目标30个百分点。加大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率由2000年的96.8%提高到97.8%,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7.9‰下降到5.2‰。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和承办阿坝州建州50周年庆典、第二届四川省旅游发展大会、四川省第12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提高了阿坝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就业再就业取得新成绩,全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大力实施 “五大扶贫工程”,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解决了6.9万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了4.5万余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农牧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就医、饮水等实际困难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91元增加到2005年的1881元,高出“十五”计划目标300元,年均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830元

专栏1  “十五”计划完成情况

指标

2000

实际

十五”

目标

2005

实际

十五”年均增长(%)

全州生产总值(亿元)

35.3

58

75.2

13.2

人均生产总值(元)

4258

6444

8488

14.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9

3.4

5.7

24.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7.7

?

78.2

34.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8.9

?

16.5

13.1

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404

1000

765

13.6

城镇化率(%)

18.7

22.6

27.9

1.84

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5032

?

6182

4.2

其中: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 ?

4.3

?

电力总装机容量(万千瓦)

105

200

240

18

普九”人口覆盖率(%)

37.3

55

85.7

9.68

全州总人口(万人)

82.9

90以内

85.08

5.15‰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1191

1580

1881

9.6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

10.97

27以上

23.6

16.6

城镇登记失业率(%)

3.9

5以内

4.1

0.04

森林覆盖率(%)

22.21

26.6

22.8

0.12

5年累计退耕还林还草(万亩)

23

73

68.3

24.3

注:1.表中生产总值是当年价,年均增长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

    2.人均指标、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计算。

第二节“十一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快车道,2006——2010年期间,将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改革和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已经逐渐显现,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发展的机遇。世纪前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央统筹区域发展,扩大内需,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州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支持。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西电东送,为建设最优水电工业区提供了广阔平台。东部沿海地区部分产业开始向内地转移,为我州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来良机。旅游消费需求不断扩大,为我们拓展旅游经济,打造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强有力支撑。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力度,为我州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进高载能企业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新机遇。

——面临的挑战。我州经济总量仍然很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县域城乡间发展不平衡,投融资环境尚需改善,工业化、城镇化任务艰巨,“三农”问题突出。发展中资源环境约束逐渐加剧,产业规模小、产品市场小、投资总量小;基础设施弱、政策带动弱、生态脆弱;科技含量低、集约化程度低、农牧民收入低、消费水平低等“三小、三弱、四低”问题仍是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左右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实力的根本性问题。

“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用发展解决发展不足的问题,用改革解决改革不到位的问题,突出重点,集中力量突破发展中带全局性的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节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生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省委“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要求,围绕建设全国藏区第一州目标,坚持“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农牧稳州、工业强州、旅游富州、文化扬州、依法治州、稳定安州”总体工作思路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生态阿坝、富裕阿坝、魅力阿坝、和谐阿坝,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建设惠及全州各族人民的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更加注重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更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有机统一。

——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居民帮助农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人口战略转移。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特色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消费市场,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更加注重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坚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实施科教兴州、人才强州战略,创新体制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原始创新,倡导集成创新,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各项改革,以更大的力度不断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开放实效。

 ——更加注重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全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推动社会公平,建设民主法制,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以进入工业化中期为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按照总体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保持在11%以上,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力争提前两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5万元,折合1800美元。力争万元生产总值能耗2010年比“十五”末期降低20%。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5:45:40。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到2010年,民营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加快城镇化步伐,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35%左右,赶上当年全省平均水平。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繁荣民族文化,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人口有效覆盖率,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总人口控制在90万人以内。

——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工程,加快草地沙化治理和干旱河谷治理步伐, 2010年林草覆盖率达到76%。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城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保持95%以上,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Ⅲ类标准。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水平明显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专栏2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指标

2005年实际

2010年目标

十一五”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全州生产总值(亿元)

75.2

130

11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