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报告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5-04-30
字体:
访问量:
来源:
分享到: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及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年2月13日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通荣

各位代表: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阿坝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全州上下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亲切关怀下,按照“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坚持“增量提质、跨越发展”主基调,凝心聚力抓发展、持之以恒惠民生、全力以赴促和谐,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回暖、节节攀升,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经济环境持续趋紧,发展速度逐月回升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州经济增速同比大幅回落,一季度全州经济仅实现0.6%的增长。州委州政府果断行动、多措并举,深入贯彻稳增长等系列措施。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79亿元、增长5.6%,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8.7亿元、125.31亿元和83.78亿元,分别增长4.7%、5.9%和5.6%。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播面80.5万亩、总产16.5万吨。特色产业增量提质,以高半山、高寒地区为重点,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新建改造特色产业基地9万亩;五大特色产业总播面80.2万亩,总产163.1万吨。构建畜牧业“4+4”产业格局,建成优良牧草种植繁育基地5000亩,新建及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2个,肉、奶产量分别达7.7万吨和11.8万吨。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经果林,合理开展林下养殖,加快发展林下道地中药材。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新增农民专合社495个、省级龙头企业3家。

工业经济艰难攀升。3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实现转负为正,全年较一季度提高6.5个百分点。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完成规划、选址、征地等前期工作,首家投资企业已落户;成阿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达35户,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德阿产业园区顺利筹建;州工业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要素保障实现重大突破,争取留州电量34.6亿度、增长30%,并打破区域限制,争取0.6亿度留存电量调剂德阿产业园区使用。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02.7亿元,增长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

服务业保持小幅增长。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同比下降2.5%,为近年少有。全州加快扶持服务业发展,相继出台稳增长、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方案、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等政策,依托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着力构建“红原-大草原商贸中心”。全力推动公路运输客货运、电信业务、保险、证券等行业快速发展,共同拉动服务业增速环比持续提高。从累计增速看,全年增速较一季度提高8.1个百分点。 

财税金融支撑有力。“营改增”试点进展顺利,强化税收征管,培植后续税源,多渠道增强财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6亿元、增长16.8%。全面贯彻执行新预算法,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2.3亿元,增长9.4%。不断深化普惠性金融服务,在四省藏区率先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成都银行阿坝分行获批筹建,新增小额贷款公司2家,完成农村信用社以州为单位法人改革。加大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信贷支持,“服务小微、关注实体”政银企合作平台搭建有力。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87.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74.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73.6亿元、较年初增长8.8%,贷款余额205.68亿元、较年初增长10.3%。

二、适应经济新常态,生态经济初见成效

坚定不移、创新探索州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的 “绿色工业、有机农业、文化旅游、清洁能源和文化产业”五条发展路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三产互动融合发展。

有机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启动创建阿坝县10万亩绿色产品基地和马尔康县2.2万亩绿色有机产品基地;阿坝、壤塘生态农业产业园、汶川生态庄园经济富民工程等稳步实施。加大“三品一标”产品、基地申报认证力度,新获认证“三品一标”产品38个,累计达165个;新获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3万余亩,累计达8.9万亩。加强玉米、青稞等新品种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示范粮油作物新品种28万余亩,加强新技术示范推广,绿色防控30.9万亩。

绿色工业扎实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户,实施技改项目64个。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学研融合,培育四川立业电子、四川浩普瑞新能源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12家;实施“氯酸钠(余热)低温真空蒸发结晶连续生产新工艺及产业化”、“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型模具技术及产业化”等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项目124个。循环再利用取得新成绩,茂县鑫新能源二甲醚、兆迪水泥和茂县潘达尔硅业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效益进一步好转, 年末,企业亏损面缩小,全州93户规模以上工业亏损41个,较3月末减亏10个;企业扩大再生产意愿增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3845人,较3月末增加611人;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6.6亿元,增长74.8%。

旅游业持续高位增长。围绕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建设,新增4A级景区2个;通过举办九寨沟国际冰瀑旅游节、四姑娘山攀冰节等活动,传统旅游淡季明显缩短;乡村旅游、生态度假、文化体验、康养休闲等旅游业态加速兴起;围绕旅游景点和项目科学设计旅游线路,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建设加快。九寨沟县中查沟一期工程、莲宝叶则景区、四姑娘山景区基础设施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项目建成投用。13县围绕提升游客容纳能力、交通承载能力、接待服务能力和管理应急能力,着力拓景扩容、增量提质,助推旅游实现快速增长。全年接待游客287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2.7亿元,增长25.6%和24.1%。各大景区接待游客1623.2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2.6亿元,增长26.8%和57.6%,其中:九寨沟、黄龙景区门票收入增长54.1%。

新能源开发蓄势待发。风能、太阳能规划编制完成,全州太阳能光伏项目规划总装机553万千瓦,风电场项目规划总装机232万千瓦。各示范工程加紧推进,四川中环、中核汇能、中电投四川公司等企业,在红原、阿坝、若尔盖、小金等地,累计启动220 MW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99MW风电项目,红原邛溪20MW光伏项目一期工程2MW可望春节前投产。

文化产业势头良好。创建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传习基地3个。民族文化演艺、民间工艺美术等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茂县羌族民俗文化演艺街区、四川禹王谷大禹文化产业园被列为2014年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文旅融合步伐加快。全州歌舞演艺群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产值1.8亿元,分别增长47.6%、43.3%。

三、遵循主体功能区定位,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在狠抓投资项目推进、增强投资拉动力的同时,着力从商贸消费、开放合作、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强经济增长拉动力。创新项目管理推进机制,强化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分批次集中开工重点项目67个。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3亿元。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投入力度,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领域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69.9%,同比提升7.7个百分点。

一是区域协调性逐步增强。加大对欠发展区域投入力度,草地四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1亿元,占全州17.2%,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县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亿元的县达到11个,同比增加2个。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是交通建设纵深推进。红原机场如期通航,完成映汶高速受损路段整治收尾工程,成兰铁路(阿坝段)、汶马高速、瓦若路改扩建等项目全线开工,川青铁路、川汶高速、卓小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建成川九路路面改造、金小路(金川段)、花海路、漳扎镇至上四寨村等干线公路225.4公里。马俄路、茂绵路、映卧路、雪山梁隧道、巴郎山隧道等12个干线公路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映汶路、茂北路等水毁重建项目快速推进。农村公路整县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通村通畅公路1000公里,整县推进马尔康、小金、松潘、九寨沟四县农村通畅公路建设,完成823公里县乡公路安保工程和18个客运站、410个招呼站建设,提前实现通乡油路、通村通达两个100%目标。

三是能源建设协同推进。以大渡河流域及其支流开发为重点,水电电站建设加快推进,木坡、老君沟、老鸦寨、龙头滩、呷博等13个电站建成投产,累计建成294座,总装机534万千瓦,新增28万千瓦。骨干电网建设加快推进,若尔盖红星220千伏、小金220千伏、马尔康龙头滩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用。

四是水利建设步伐加快。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金川崇化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小金抚美达日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完成,茂县凤南土、阿坝若果朗、黑水西尔芦色项目前期工作加紧推进。茂县高半山微水灌溉工程试点初见成效。小农水重点县项目顺利推进,新增有效灌面1万亩,节水灌溉面2.8万亩。

五是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荣获“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成为全国入选的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加快以宽带网络、智慧城市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宽带网络覆盖行政村40个、宽带用户3万户,新建4G基站485个。“全光网络”覆盖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全国第一个县级以上城市全光网络覆盖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组建中国铁塔阿坝州分公司,九网公司获省重点电子商务企业称号,阳光绿源成功搭建农产品宣传促销电子商务平台。基本消除邮政服务空白乡镇。

消费商贸保持稳定增长,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阿坝县物流配送中心、理县无公害蔬菜贮藏保鲜和冷链物流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大农畜产品销售力度,加强农产品流通和农超对接,与成都市、红旗连锁签订农产品产销对接合作协议。改善消费环境,评选首批“格桑花”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示范单位,组织各类促销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增长13.4%,增速居全省第四位。

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形成持续推动力。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明确13类49项改革任务,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营改增”、简政放权等工作,城乡统筹、资源开发利用、激活民间投资、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加大对外推介力度,西博会签约项目36个,协议引资329亿元;外资引进实现新突破,签订文化旅游开发类项目2个,签约额10.06亿元。全年签约项目47个,续约项目172个,到位国内州外资金72亿元。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全州12家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立敦电子等重点企业核心作用突出。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758万美元、增长21.16%,其中:出口2685万美元、增长17.92%。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以强化,提高生态竞争力。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4.99亿元,天保二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新增国家级湿地公园3个、自然保护区2个。全面兑现草原生态补奖资金26177.5万元,划定基本草原5745.7万亩,进一步实现草畜平衡。新建、修复堤防19公里,治理中小河流2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82平方公里、治理地质灾害点35处。矿山资源开发有序推进。生态县创建取得积极进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全年,化学需氧量削减0.48%、氨氮削减0.43%,全州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Ⅲ类标准,为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重视民生改善,统筹社会事业发展

紧扣民生主题、孕育富民工程,全年投入民生资金38.07亿元、增长66.2%,社会各项事业均衡发展。

农村面貌整体提升。完成314个行政村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巩固提升工程。完成5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解决6.1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1.6万贫困人口脱贫。巩固提升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完成病区1141.8万公斤口粮供应,对大骨节病患者大病就诊进行医疗救助。电网延伸供电工程完成投资9亿元,阿坝县若柯河牧场140千瓦、茸安乡格尔登玛村2座330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完工通电,769套户用系统交付使用,解决1.4万户5.5万人用电问题。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全力确保民生用地需求,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改造危旧房棚户区6688套。95%的乡镇、8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实施小金崇美路、红原花海路等交通扶贫项目13个,承接浙江对口帮扶资金5400万元,德阳、绵阳市等对口援藏工作有力有效。寺庙公共建筑危房加固工程进展有序,“五通”工程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突破,推行“学区制”模式,制定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实施意见;探索建立教师“县管校用”制度。十五年义务教育推进有力,改扩建幼儿园20所、新开园8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10个百分点,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99.89%,初中阶段入学率100.18%,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80%。双语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阿坝师专通过省级升本验收。深入实施教育民生工程,2.6万名在园幼儿享受减免保教费和午餐补助,10.08万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三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2707名中职学生享受减免学费和国家中职资助政策,1.5万名普通高中学生享受减免学杂费及教材费,7525名家庭困难普通高中生受到资助,71992名高海拔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教室取暖问题得以解决,建成教师周转宿舍150套。

卫生服务能力增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理县、若尔盖等6县纳入第二批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积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1小时医疗服务圈初具雏形。林业中心医院与成都市三医院签订托管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卫生民生工程,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率95.05%,村卫生室标准化率93.65%。公共卫生项目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偿标准人均提高至35元。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三项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6‰以内。

文体事业同步推进。大力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发放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5000套,免费开放文化场馆255个,放映农村电影16837场,送文化下乡299场次。启动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29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1个,免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28.9万人次,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146次。完成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联合办学点建设。大力推广和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参加省少数民族艺术节和省运会、残运会、民运会再获佳绩。

就业水平不断提高。积极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建立5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42万元,扶持84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多渠道促进牧区无业青年和“9+3”学生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3935个,安置困难群众3626人。培训农民工1.37万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4.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2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72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18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

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创新社会保险工作,全州五项保险参保人数47.01万人,发放待遇12.9亿元。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州21万人纳入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助204元和96元。全州9127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首次为7454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企业退休人员、省级统筹管理的森工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分别提高195元、209元。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年人均提高40元。新农合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筹资标准提高至390元/人,政策补偿比达72.7%。全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12万人次,累计支出5545万元。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点49个。

城乡居民快速增收。兑现各类惠农补贴6.5亿元。落实以工代赈资金9705万元、增长81.7%。农房确权、土地流转稳步推进,农林牧业和旅游业助农增收成效明显。严格执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10元。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1.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50元、增长8.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866元、增长15.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

各位代表:2014年,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全州经济逐月回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州上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艰苦奋斗的结果。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州仍将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阶段,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后劲乏力,载能工业产销价格倒挂、企业转型压力较大,产业层次低、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区域发展平衡性较差、结构性矛盾突出等深层次问题凸显。克服这些困难,必须积极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战略部署,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必须全面激活改革活力,实施稳增长措施;必须用好发达省市对口支援藏区等政策,变压力为动力,全力做好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州的重要之年,全面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经济新常态,进一步调适理念、调适政策、调适方法,以新思路、新举措增强经济发展的统筹性,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空间、为“十三五”规划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国民经济管理能力

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强化国民经济运行监测为重要抓手,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发展战略,立足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民间投资等重大问题研究,增强国民经济管理能力,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和政策储备、运用,切实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经济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投资理性回归、消费需求培养进展缓慢、地区“净流出”总量相对有限,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加大,将促使经济动力结构由既往投资、消费、进出口等需求边“三驾马车”逐步向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供给边“三大引擎”转化,需要我们从理念、机制、模式入手,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编制、项目储备与申报、制度设计、政策制定、路径选择和措施保障力度。

致力于发展目标结构转型。遵循主体功能定位,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立足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目标的结构转型。探索、制定适应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考核体系,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把经济发展重心由开发向保护转变,相应纳入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社会管理等指标并加大其考核比重,加大生态农业、文化产业、服务业、人民生活、引资项目落地、国家投资项目推进情况等领域考核力度,充分发挥目标导向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指挥棒”作用。

致力于生产要素和投入转型处理好区域分工与合作等关系,科学定位各地、各领域在全州发展生态经济中的重点和着力点,强化规划、资金和项目布点的科学性,对不符合规划与区域发展定位的项目不予核准立项。改变既往高投入、资源高消耗发展模式,更加注重政策、科技、人力、资本等资源组合效应,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

致力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立足生态阿坝特色,依托资源禀赋,推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高度化转变,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5%、11%、13%左右。

一是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以高产示范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川藏高原”品牌等为抓手,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基地10万亩,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产量达到160万吨;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区)10个,肉、奶总产量分别增长4%、2%;新建标准化农民专合社13个;新增“三品一标”10个、生态农畜产品注册商标18个;完善特色农畜产品销售体系,提高直销率。

二是构建新型生态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新增水电装机25万千瓦。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力度,淘汰一批落后载能企业,加快推动天和硅业、侨源气体、瑞东冶炼等循环工业技术项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统筹安排创新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锂加工、藏羌医药、人工晶体、电子磁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中盈集团以商招商新模式,整合松潘、红原、若尔盖、阿坝县等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米老头生态农产品加工、高原之宝万吨婴幼儿奶粉生产线、天赐阳光植物色素提取加工等项目,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力促成阿工业园区扩区强园、德阿产业园区产生效益、松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初步成形。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

三是着力做大服务业增量。积极培育商贸流通企业,推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态;开发特色消费产品,挖掘消费潜力,大力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建设,鼓励旅行社等旅游服务行业在州登记注册;启动实施国家级旅游资源景区化工程;加快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四姑娘山景区和集镇基础设施、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中查沟、九顶山等地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优化九环线品质,推出温泉康体、滑雪度假、研学旅行等个性化旅游产品;积极推进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带建设,重点做好四姑娘山、达古冰山基于北斗户外救援系统建设,推进“智慧旅游”示范州建设;积极创建花湖、川主寺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长9%左右,旅游总收入增长10.5%左右。

四是加快产业融合。通过融合农业、工业、服务业内部相关联产业,以及一二产业、一三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通过加快阿坝、壤塘、汶川等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提高生态游、乡村游、避暑游、自驾游比重,大力推进“农旅结合、文旅相融”,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把握当前社会消费新动向,注重特色、立足高端,加强品牌塑造、信息集成,横向拓展产品配套服务、纵向延长产品产业链,培育企业集团、发展产业集群,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致力于区域结构转型。加强区域合作,谋求顶层设计,深入分析自身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找准全州在国家扶持川甘青三省结合部区域发展、四川加快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进程中的合理定位和发展重点。树立全州“一盘棋”思想,站在全州和各片区角度出发,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在符合产业政策、区域定位等前提下,对土地利用、交通、产业、生态等项目进行科学布点,加大项目、资金安排统筹协调力度,打造区域“拳头”产品,促使行政区经济向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四大经济区”协调均衡发展。加强旧城改造,加快红原、小金等城市新区建设,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快打造一批生态农牧业示范县、绿色循环工业强县和文化旅游富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致力于经济动力结构转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精简、下放行政权力审批事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稳妥推进PPP模式试点,最大程度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领域和渠道。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适当降低经济发展对投资的依赖程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建立产学研、农科教协同创新机制,培育和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个,申报省级科技富民强县3个,申请专利65项。加强对外开放载体和平台建设,推进与浙江等发达地区的经贸合作。围绕文化旅游、农牧业产业化和新能源、中藏医药等资源,论证、筛选、储备一批切实可行、有吸引力、有优势的招商引资项目,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到位国内州外资金77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3800万美元。

致力于推进重点项目攻坚。初步拟定州级重点项目61个(其中:33个续建、28个新开工),年度投资150.8亿元,占总投资的39.2%,确保重点项目投资拉动。深入实施项目会审和重点项目考核激励机制,强化项目管理和协调服务,破解制约项目推进瓶颈。加快金川、巴拉、绰斯甲等水电项目和川青铁路、川青高速、绵九高速、金抚路、理黑路、汶崇路、若九路等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强力推进成兰铁路(阿坝段)、汶马高速、巴郎山隧道、黄龙雪山梁隧道、马俄路、瓦若路、映卧路、茂绵路等交通建设项目;小金川、俄日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和邛溪、卓坤光伏等能源项目;牟尼沟、川主寺旅游综合配套设施项目等旅游项目;马尔康阳光新城建设、红原县城城市生活污水工程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双江口电站和阿西一期、麦尔玛光伏等能源项目;薛城110KV输变电工程、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10KV雪花坪变电站灾后迁建等电网项目;映汶路水毁重建、门上路及金川水电站还建段公路等交通项目;小金抚美达日等水利工程。

致力于实现投资多元化要素保障。创新投入机制,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对储备项目和资金需求进行认真梳理,分门别类,按照项目公益性、盈利性等不同性质,分别确定资金来源渠道。对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争取国家投入;对盈利性项目或具有部分盈利能力项目,采取招商引资、搭建融资平台、财政贴息撬动银行资金等方式确保投入来源。加强跟踪监管,建立引资项目引进与退出机制,彻底盘活资源存量,确保资源优势合理、有序转化。

三、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为重心,促进基本服务均等化

围绕民生“七难”问题,加强系统性、制度性安排,创新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民生持续改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切实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

统筹推进民生改善。以农牧区基层为重点,抓住就业、教育和卫生等关键环节,切实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改善农村面貌。

一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200个协同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社会救助能力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强化城乡低保规范化、动态化管理,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快农村敬老院和福利设施建设,实现城乡“三无”、“五保”对象和孤儿在自愿的基础上,集中供养全覆盖。深入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二是力推教育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有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力争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0%,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80%以上。继续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完成省下达的内地“9+3”学校招生任务。改善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多渠道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完成阿坝师专升本工作。

三是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以县级公立医院为核心的1小时医疗服务圈建设,扎实推进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四是持续改善居住环境。州本级财政继续安排1亿元补助资金,强力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启动实施5126户困难农户新居建设,同步实施178个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22套,改造危旧房棚户区5038套。

五是加快文化繁荣发展。免费开放公共文体设施,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第十四届州运会、第二届州残运会,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抓好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项目建设。加强州、县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报刊进寺庙工程。办好州级藏汉双语报纸、藏文语音手机报、州县广播电视台。加快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藏羌文化产业走廊等重大项目建设

六是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完成整村推进21个村,启动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49个村,农村贫困人口减贫2万人。完成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巩固提升工程。积极承接对口支援,搭建经贸合作平台,丰富拓展支援内涵,进一步健全东部发达省市对口支援机制,落实浙江省对口支援教育、产业、就业创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基层公共服务、人才等6个领域的项目;实施好绵阳、德阳对口援藏项目;完成交通扶贫项目17个。 

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工业转型等领域,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州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和城乡间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进程。重点完善文化室、农家书屋、村级社会保障、村级组织和商贸活动场所等一般公共服务设施。加快道路、饮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县推进阿坝、若尔盖、茂县、理县、黑水县农村通畅公路建设;继续推进村组小桥小路建设;解决6.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升级改造壤塘、理县、松潘等县农网工程;统筹抓好寺庙“五通、三有、三覆盖”工程;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提升工程和农村宽带“全光网络”建设等。

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努力实现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加快发展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挖掘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的增收潜力,切实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引导居民从存款保值向投资理财的思维转变;稳妥推进不动产登记和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推进“三权”抵押融资,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强农惠农政策,把提高转移性收入作为城乡居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四、着眼长远,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

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是我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关键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期。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不仅关系到我州各项改革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更关系到我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大局,意义重大而深远。

创新规划编制理念。更加注重全局视野,强调空间布局的清晰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更加注重战略意识,紧紧围绕生态经济战略目标和具体举措;更加注重前瞻思维,突出体现相应领域、相关区域在全州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进程中的发展现状、目标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强项目编制和政策储备;更加注重可操作性,做到既有可行的发展目标、明确的建设任务,又有易操作的保障措施。

规范规划编制程序。适应国家“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转变”等新形势需要,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突出总体规划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规划目标任务的细化落实,做实专项规划;加强上级规划与下级规划衔接,做好县域规划,推动全州发展规划工作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逐步迈进,切实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作用。

各位代表:今年是承上启下的规划之年。我们将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坚持“增量提质,跨越发展”经济工作主基调,狠抓改革、发展、民生、稳定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攻坚前行,为加快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进程、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