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报告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报告(书面)

发布时间:2016-04-15
字体:
访问量:
来源:国民经济综合科
分享到: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6年计划草案报告(书面)

2016年1月18日

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阿坝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通荣

各位代表:

我受州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州委、州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系统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添措施、破解发展难题,顶住了压力、站稳了脚跟,全州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呈现农业夯基础、工业挑大梁、三产当尖兵的格局,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一、致力于夯基础、促增长,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战略目标,坚定信心、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出台系列稳增长措施,狠抓生态产业促增效,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亿元、增长7.9%,增速高于同期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40.8元、130亿元和94.2亿元,分别增长4.2%、7.9%和9.4%。

提质增效,生态农业基础加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粮食总产16.7万吨、增长1.3%;特色产业总产165.8万吨;肉、奶总产量分别增长4.1%和2.0%。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现代家庭农(牧)场51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场18个、省级以上农牧民示范专合社7个。促进农业示范园区适度规模化,新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个,绿色有机农业基地10万亩,适度规模化经营达70余万亩。全面实施优质品牌战略,“川藏高原”专销店20余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20个、拥有注册商标的农民合作社39个。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经果林,加快发展林下养殖和道地中药材。产销衔接较好,田间采摘、电商平台销售等业态快速发展,农畜产品包装销售率提升3个百分点。

转型升级,绿色工业加快发展。狠抓企业培育,州内规模以上企业较上年末净增13户达107户;成阿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较上年末净增20户达55户。力促传统企业改造升级,理县协鑫硅业、汶川禧龙工业硅、茂县天和硅业等企业的余热发电项目有序推进。继续做优生态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理县高原绿谷生态食品、小金四姑娘山天然沙棘等为代表的14户重点企业。强化工业发展载体建设,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有序,初步达成入驻意向2家;成阿工业园区分回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净增1.7亿元;德阿产业园区落实签约项目3个、协议投资额18.9亿元,与7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保障工业用电,争取年度留州电量新增0.8亿度,创新飞地园区要素保障机制,分配0.4亿度留州电量指标给成阿园区使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5%,在工业利润空间收窄、增加值率大幅下降、产销价格倒挂等逆境中实现稳定增长,成为我州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蓄势增量,新能源实现重大突破。年内获省备案的光伏发电项目共15万千瓦,红原邛溪2万千瓦、若尔盖5万千瓦、小金美兴5万千瓦、阿坝麦尔玛3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积极试点、逐步推开风电开发,完成红原热坤、若尔盖阿西等6个风电场立塔测风,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互动融合,全域旅游蓬勃发展。进一步夯实旅游要素保障,景区干线环线道路、九顶山、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互联网+”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着力景区打造,启动四姑娘山景区创5A,花湖、昌列寺创4A工作,成功创建川主寺国家4A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工作稳步推进。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冬季旅游和季节互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淡季”进一步缩短。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融互动,逐渐促进观光旅游向康养游、度假游、生态游、文化游、特种游等多元复合旅游转型,“行行融旅游、多元促发展”格局进一步构建。强化“梦幻仙境、藏羌阿坝”旅游品牌营销,市场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资源释放出巨大旅游活力,接待海内外游客32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5亿元,分别增长12.3%和17.4%。

传承弘扬,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加强文艺创作生产,创作出《故乡·多彩阿坝》、《瑞雪鹤舞蹈》、《高原阳光》等一批极具浓郁藏羌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力作。若尔盖西部牧场游牧部落体验园、茂县民俗文化演艺街区、四川禹王谷大禹文化产业园等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进展有序。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九寨沟文化产业园、映秀东村非遗创业园等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建设。文旅融合步伐加快,全州歌舞演艺群接待游客176万人次,实现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100%,均创历史新高。

二、致力于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依托资源禀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四大经济区”协调均衡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趋优。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做优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5.0:50.6:34.4调整为15.4:49.1:35.5,服务业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以生态经济为引领的经济转型逐见成效。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加大对欠发展区域投入力度,草地四县投资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县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0亿元的县增加1个达6个。

财税金融合力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6亿元,增长10.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1.9%,提高0.3个百分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切实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需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3.8亿元、增长11.2%。精准落实定向降准、优惠存款准备金、支农再贷款等政策,持续推进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加大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生态经济信贷支持。银政企对接机制进一步畅通,加快PPP模式、“新三板”挂牌、资产证券化方式等新融资模式推广,金融支持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757亿元、较同期增长11.7%。

消费拉动持续增长。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基础设施项目进展有序。商贸示范试点加快推进,全州和理县分别被确定为2015年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单位,九寨沟县漳扎镇被确定为省级特色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四姑娘山镇纳入全省重点商贸示范镇。产销对接有序开展,成功举办阿坝州首届“农商对接”会,全面推进“川货全国行”和“惠民购物全川行”等促销活动,旅游文化休闲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加大。培育省级电子商务企业2家。全力保供应、稳价格、扩消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7%。

三、致力于重落地、强管理,投资总额保持高位运行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大力推动公私合营,有效激活社会力量,多元投资格局进一步构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增长4.4%。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生态产业发展、产业内部结构调整需要,加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投入力度,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服务业投资占比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左右。

项目管理创新开展。创新启动“重点项目控制管理工程”,出台重点项目考核激励办法,建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库,实现项目台帐化、联系制度化、时效倒逼化、质量问责化,强化“项目会审”。切实做好项目储备和藏区以及专项建设基金等项目申报工作,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具有辐射带动和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260个,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22.5亿元,力争提高“十三五”藏区规划项目占比。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川西塑胶在Q板上市,培育九寨天然葡萄酒等5户企业进入省“新三板”挂牌重点后备企业,大九旅集团上市筹备工作加快推进。

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狠抓投资项目拉动,统筹谋划,合力攻坚,主动服务,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交通建设加快推进。成兰铁路(阿坝段)、汶马高速、茂绵路、马俄路、映卧二级路、茂北路水毁重建等在建公路项目进展有序。成西铁路、九绵和马久高速及理黑路、理小路、卓小路等干线公路改扩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巴郎山隧道全线贯通,崇美路建成投用。建成农村通畅公路(含交通民生工程)1500公里,汶川、金川、理县等7个客运站场主体工程完工。

能源保障能力增强。大渡河流域梯级开发有序推进,双江口水电站成功截流,玉瓦、盘龙河、宗上、拥玛等水电项目加快建设,汗牛、广金坝等水电站投产,新增水电装机10万千瓦。金川、巴拉、绰斯甲等电站进入核准关键期。电网建设进展顺利,黑河塘、小伊里等输变电站,路平—富乐输电线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工程加快建设,红原110千伏和安宁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积极争取“全面实现全省无电村通电工程”投资5亿元 ,电网覆盖和输电能力显著提升。

水利建设步伐加快。中型水利工程进展顺利,金川祟化、小金抚美达日工程进展有序,茂县凤南土、黑水西尔芦色、阿坝若果朗、马尔康脚梭两河加快筹建。中小河流域治理稳步推进,综合治理河长20.5公里、新建和修复堤防14.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08.2平方公里。小农水重点县实现基本覆盖、“五小”水利、牧区节水灌溉等工程成效显著,新增有效灌面2.9万亩、节水灌面1.7万亩,解决40.9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规划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推进,各县老城区和城市新区建设有序,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城乡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映秀、四姑娘山镇纳入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马尔康撤县设市,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

信息化建设全力推进。深入实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智慧阿坝”、“光网阿坝”等建设。宽带网络、无线宽带网络覆盖能力不断提升,新增光纤覆盖家庭6.4万户、城市宽带接入能力达100Mbps(兆位/秒)、新建4G基站916个。高速公路、国道和4A以上景区实现网络连续覆盖,自然村网络覆盖达90%、通电话率达100%。率先在全国藏族自治州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全面消除邮政服务空白乡镇。

四、致力于强保护、重建设,生态文明水平持续提升

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完成天保二期工程人工造林0.3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森林抚育32.3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1.2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4.8万亩、沙化土地治理13.2万亩、地质灾害治理26处、避险搬迁安置1995户,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7个,5580万亩森林得到常年有效管护,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5个。创新推进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进展有序。全州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以上,所有城镇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0.46%、氨氮削减0.41%、氮氧化物削减4%。

五、致力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结合实际、保持“阿坝特色”,稳步推进各项改革。立足生态核心竞争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强开放合作。

各项改革步伐加快。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初步建立市场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资源管理、投融资、财税体制机制改革等工作,国有林场改革、湿地保护机制、环境质量管理机制、食品药品监管机制等逐步完善,城乡统筹、资源开发利用、激活民间投资、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成功组建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建成监管机构-投资公司-国有企业三层机构运作模式。

开放合作水平提高。基本形成以承接对口援建、经贸协作、区域合作为主的多层次对外开放合作格局。深入承接浙江对口支援项目46个、投资1.37亿元。加快推进与川甘青交界地区、省内市州的区域合作,深化成阿合作发展“十三五”(1+4)规划有序推进,全面拓展与雅安的合作空间。成功举办北京阿坝成就展。积极参加上交会、广交会、渝洽会、东博会等投资洽谈,引进华润、中核英利等知名企业。注重“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新签约项目26个、协议引资411亿元,到位国内州外资金78亿元、增长8.3%。指导、扶持立敦电子等重点出口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600万美元,经济发展开放度进一步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强化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修订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改革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机制,组建州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启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积极培育宇妥藏药、浩普瑞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功举办川西北藏医药发展座谈会、申报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3个。实施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项目9个,申请专利115件。

六、致力于精准扶贫、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关键所在,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让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民生工程高效实施。颁布施行《阿坝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深入实施基础建设、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政策保障四大扶贫行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精准核定贫困人口13.5万人,实现“13+1”区域全覆盖。到位各类专项扶贫资金3.4亿元,整村推进21个村,精准扶贫49个村,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巩固提升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向病区群众供应口粮928.5万公斤,实施产业培育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118个。启动省级新农村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3个,完成藏区新居建设5126户、幸福美丽家园建设巩固提升279个村、棚户区改造5038户,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422户。

教育事业更上台阶。扎实推进十五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三年毛入园率75.7%。4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0%。高中教育增量提质,毛入学率70%。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推进州中职校创院工作,职普比达4:6。双语教育快速推进,率先在全国藏区编译完成56套藏汉双语幼儿读物。高等教育质量逐渐提升,阿坝师专成功升格本科院校。营养计划改善、教育惠民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等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6所、义务教育教学用房11646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房464套。

卫生计生优质便民。“健康阿坝”建设强劲起步。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25个县级公立医院实施零差率销售。逐渐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和1小时医疗服务圈就医格局进一步构建。医疗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新农合参合筹资标准提高至470元/年/人,参合率99.4%。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全面启动州人民医院“三甲”创建等工作以及慢病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高原病、地方病特色治疗康复体系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府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提高至45元/人,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88.9万份。疾病防控、妇幼保健、民族医药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加大文体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安装村村通直播卫星设备6600套,全面启动并实施253座“藏传佛教寺庙广播电视覆盖工程”,有序推进11个县城数字影院和188个乡镇固定放映点建设。全面做好“两馆一站”公共文体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全州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开展送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465场次,政府采购文艺演出151场次。启动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暨传统村落保护和申遗工作。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指导开展传统体育活动20余次,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州运会和第二届州残运会。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全面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就业促进政策,实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建立全州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构建“送培下乡、订单培训、定向就业”机制。城镇新增就业846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4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4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776个,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65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7%。落实州内投资项目建设尽可能吸收本地劳务政策,持续加大劳务开发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2亿元,分别增长0.9%和17.6%。

社会保障扎实有力。“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59.9万人,发放待遇14.3亿元。发放城乡低保金3.1亿元,低保、五保对象参合参保率达100%。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16.7元,增幅10.9%。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660人,集中供养率达41%。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积极推进,州内15家医院顺利接入省级平台,同时与省内州外198家医院实现异地联网结算。强化住房公积金归集扩面,出台公积金支持住房消费系列政策,充分发挥住房保障作用。

城乡居民快速增收。农房确权、土地和林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稳步推进,农林牧业和旅游业助农增收成效明显,落实各项补贴资金2.88亿元。严格执行企业工资指导线制度,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30元。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39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11元、增长13.1%,扣除物价因素仍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缩小至2.7:1。

七、致力于依法治州、和谐稳定,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旅游安全示范州、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展有序。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推行阳光信访、联合接访,及时防范、解决一批信访突出问题。社会大民生带动寺庙小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全面推进寺庙分类管理,寺庙管理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寺庙通水率75%、通路率88%、通电率100%。电子政务快速推广,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限时提速50%。补齐基层组织建设“短板”,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基层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国防建设不断加强,军民共建、优抚安置和人防工作稳步推进。依法治州深入推进,“六五”普法规划全面完成,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机关制度建设,目标绩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进一步增强。

八、致力于前瞻布局、规划引领,“十三五”规划编制圆满完成

科学、全面谋划“十三五”发展,全州上下凝心聚力,做到前期研究及早启动、规划思路高质拟订、纲要文本如期推动。县域规划同步开展,“十三五”藏区专项规划、生态经济发展规划(2016-203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电网等15个重点专项规划进展有序,“十三五”藏区农网、以工代赈等行业规划全面开展。年内,高质量完成“十三五”规划《思路》及《纲要》编制工作,新的五年规划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对全局性、战略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把握,文本有新意,思想有深度、衔接紧密、支撑有力。

在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叠加阶段,国民经济仍保持较快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州委、州政府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县各部门认真执行稳增长政策、密切配合、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全州上下迎难而上、共同努力的结果。

纵观五年,州委、州政府深入实施“一体两翼”战略,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逐步构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体系,为全州经济快速发展注入内生动力,经济实现了震后迅速崛起、发展振兴,保持了中高速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200亿元大关,2015年达到265亿元,经济总量接近2010年的2倍,居川甘青交界地区前列。经济年均增长10.5%,较“十一五”年均增速高3.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基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的生态产业快速发展,一、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提高3和16.1个百分点。投资实现高位增长。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965亿元,投资在灾后重建高位运行中仍保持年均增长2%的成绩实属不易。县域经济均衡发展见成效。经济总量超过10亿元的县较2010年增加7个达11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州平均水平的县增加2个达6个。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第一条铁路全面开建,第二座机场建成通航,初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齐头并进的综合交通体系;新能源开发和电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大;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以县城为核心、乡镇为节点的城镇化一体格局初步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确立,整州纳入“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屏障更趋牢固。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幸福美丽家园、藏区新居等工程全面实施;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强力推进,精准脱贫13.5万人;率先在全国民族地区实施十五年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就业促进机制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较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高达11.9%,一直居市州前列且高于全省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2%和21%,较2010年增加10000元和5970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治理基本构架,寺庙分类管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法治阿坝”建设扎实推进。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受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州与全国、全省发展差距依然很大,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约束不断加强,宏观形势依然严峻、消费外溢和投资“边缘化”问题凸显、基础瓶颈制约依然存在、主体功能区定位导致发展方式受限,自身更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产业发展规模受限、发展动力结构单一、区域发展协调性较差、转型发展手段缺乏等深层次结构矛盾。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川甘青交界地区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全面释放改革活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实施稳增长措施,变压力为动力,深挖经济增长点,全力做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主要任务

2016年,我们将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治藏方略和省委藏区工作思路,按照“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总体要求,进一步调适理念、调适政策、调适方法,加快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民生改善,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小康社会,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按照积极可行、尊重州情的原则,对接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目标,我州经济仍需继续保持在高于全国、快于全省的合理区间上限运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做好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细化落实

为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促发展的作用,2016开局之年,要以规划《纲要》为龙头,合理统筹,高效、集约、综合地做好各级规划实施工作,建立责任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强化目标管理,推动州县(市)总体规划有效实施。做好15个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并力争年内颁布实施,确保总体规划目标和任务在重点行业中得以支撑。

二、秉持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贯穿所有工作、融入各个环节,不断提高发展质量。

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结合阿坝实际、保持阿坝特色,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完成顶层设计的改革成果,积极跟进中央和省正在推进的改革事项,同时,加大政策争取力度,加强制度设计和政策储备,积极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等重点改革事项,加快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新组建进程。

继续强化科技支撑。围绕产业升级、富民创业,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等项目。积极引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与“成德绵创新改革试验区”在电子信息、汽车机械、材料与新能源、光电光伏、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快产学研融合,着力培育藏羌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等领域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个,申请专利50项。

三、夯实发展基础,强化要素保障,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

把投资、消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控制关键环节,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项目建设和投资增长。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瞄准360亿元投资目标任务,初步计划重点项目年度投资160亿元左右。

统筹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建设。全面完成马俄路、映卧路、瓦若路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兰铁路(阿坝段)、汶马高速、茂绵路、G213线映秀至汶川段公路灾后恢复建设工程等项目。协调推进九绵高速控制性工程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阿壤路、唐热路等项目。力争成西铁路、马久高速、国道347线黑水段、理黑路、理小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启动农村公路提升改善工程。加强对公路地质灾害频发路段的综合整治。整县推进红原、壤塘通村通畅工程。有序推进乡镇等级客运站和建制村招呼站建设工作。全力抓好电网建设。加快推进汶川220千伏开关站扩建工程、中查沟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骨干电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马尔康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路坪至富乐500千伏输变电线路,确保居民使用安全电、放心电、优质电。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加强旧城改造,推进红原、小金等新区建设,加大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垃圾、环卫、燃气、供热(供暖)等市政基础设施及各类管网建设力度。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力争95%的乡镇、8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全面推进水利建设。金川崇化水利工程基本完工,续建小金抚美达日水利工程,开工建设阿坝若果朗水利工程,力争开工建设黑水西尔芦色、茂县凤南土水利工程。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宽带网络、智慧城市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光缆0.549万皮长公里、新建4G基站1050个、行政村通宽带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

继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州级领导联系和联席会议制度,使项目领导责任制作用发挥最大化。建实项目滚动库,实现动态管理。继续实行项目集中开工,优化项目包装储备,强化项目建设定期通报制度,全面巩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项目管理工作格局,持续增强投资发展后劲。

促进消费升级,助力产业转型。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突出住宿餐饮业特色经营,谋求多元化发展,增强市场渗透力。鼓励实体店探索营销新模式,依托特色农畜产品优势,实施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全新的消费增长极。积极培育旅游、休闲、文化等服务性消费,推进信息消费市场开发、产品研发等工程,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畅通农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流通渠道,重点支持物流中心建设和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工作。加大对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推进个体经营户向法人企业转变的工作力度。

把握关键环节,强化要素保障。控制关键环节,增强生产要素和金融、环保服务支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平衡电力需求与供给,继续向省争取发电计划安排小时数、留存电量、直购电量、富余电量等政策,支持发电企业参与直购交易。统筹安排建设用地规模、时序和结构,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强批后监管,盘活建设用地;强化新建设用地报批工作,确保全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继续完善融资政策,创新金融服务,增加信贷投入,加强银政企合作,通过PPP、BOT、BT、股份制等方式,进一步搭建融资平台,吸纳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建设资金瓶颈。做好项目环评指导和协调服务工作,继续强化重点监控企业和工程减排项目的监管。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加快推进并联审批、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和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

四、秉持协调发展,夯实县域基础,促进片区经济协同化

把协调性、整体性作为衡量发展质量的“第一要素”,把握总体布局,夯实底部基础,助推经济健康发展。

    统筹县域发展,夯实底部基础。全面落实区域合作发展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各县(市)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培育重点企业,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生态农牧业示范县(市)、绿色循环工业强县(市)和文化旅游富县(市)。引导各县(市)互补、协同发展,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建立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健全定期会商、轮值会议、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发展共识,协调推进片区发展重大事

项。

统筹城乡发展,助推发展双赢。扎实推进幸福美丽家园提升、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不断改善居住环境,计划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0套,城市危旧房棚户区15000套。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社区。结合牧民定居、大骨节病易地搬迁、灾后恢复重建等成果,在旅游沿线、农业集聚区,适度建设区域旅游服务、农业示范中心。加强村镇建设工作指导,深化“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吸引更多的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率0.8个百分点。

五、秉持绿色发展,以生态经济释放发展动能,让富民兴州步

伐迈得更加坚实

立足生态功能定位,加快发展生态产业,三次产业分别增长3.5%、7.5%和8.5%左右。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经济加快发展。

培育竞争优势,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步伐。依托生态阿坝特色,推进有机农业、绿色工业、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结构向高级化、高度化转变,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稳步发展特色有机农业。立足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向高半山拓空间,朝林下挖潜力,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现代草原畜牧业和林下产业,加快建设阿坝县10万亩绿色产品基地和马尔康市2.2万亩绿色有机产品基地。立足农村电商平台和冷链储运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畅通供求信息渠道,促进农产品快速高效流通,提高产销衔接精准化服务水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加快发展绿色循环工业。加大成阿工业园区扩区强园争取力度,狠抓项目招商促建,动工建设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环保日用品生产、汽摩配件生产等项目。以实体项目落地推进德阿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垃圾及生物质能发电、锂电材料制造、中华传统文化技艺产业经济园等项目。坚定不移推进阿坝工业园区绿色循环工业经济,确保红原新希望牦牛产业公司顺利投产;加快高原之宝、侨源气体、宏昌晶体等企业二期工程建设;支持协鑫硅业、禧龙硅业等企业延伸产业链,逐步提高发展效益;推动阿坝铝厂等高载能企业加快实施循环技术项目;加快松潘青藏高原农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进度。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力争12户企业实现升规入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

强势推进清洁能源开发。依托水、光、风等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多元、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推进双江口电站、盘龙河电站、俄日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等项目建设,力争春堂坝、玉瓦、拥玛等电站投产,预计新增水电装机10万千瓦。加快推进金川、绰斯甲、巴拉等电站核准。力争开工并建成小金、松潘、红原、若尔盖、阿坝等光伏电站21万千瓦,计划投资21亿元左右。加快推进红原、若尔盖15万千瓦风电项目的可行性开发研究。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推进中查沟旅游设施、四姑娘山、莲宝叶则、松潘古城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强化文旅、林旅、农旅、牧旅等产业融合,积极培育生态游、民俗游、文化游、乡村游、体验游、康养游等多元互动的旅游业态,提升旅游附加值。着力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申创、四姑娘山国家5A景区创建以及昌列圣山、花湖等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全省“智慧旅游”示范州和四川旅游强县(市)、乡村旅游示范县(市)、示范乡镇、示范村寨创建,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阿坝全域景区营销机制,创新营销方式,提升国内市场游客数量,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0%和7.5%左右。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藏羌文化资源产业转化为基础,以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强化藏羌风情街区、特色文化村镇、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为载体,积极发展以藏羌文化演艺、工艺制品和民俗文化展示相结合的产业形态,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向市场化、高品位、多层面方向发展。加快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及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重点项目;重点支持九寨沟演艺群、松潘古城文化产业园、映秀东村文化创意园、羌城文化产业园建设;积极拓展演艺市场,加强演艺精品创作,打造具有阿坝特色的演艺娱乐品牌;打造一批以藏羌织绣、觉囊唐卡、藏香等为重点,富有创意、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创意设计产业品牌项目,促进艺术设计创意向相关行业渗透与融合,延伸艺术创意设计产业链。

强化生态优势,加快实施生态工程。加快争取、落实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任务以及川西北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重点抓好天保二期、沙化治理、湿地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和小流域治理等工程,逐渐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继续推进我州生态红线的划定工作。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和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加快推进达古冰山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申报。开展“生态细胞”和生态州、县(市)创建工作,力争创建100个生态村、4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县。

六、秉持开放发展,把握战略机遇,推动区域合作共赢

继续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优化对外开放层级,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积极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格局。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基础设施、旅游发展、工业转型、环境保护、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和民族工作等重点,从规划编制、环境营造、市场开拓、路径设置、平台建设、智力支持等环节入手,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推动川甘青交界地区市州发展协作。全面落实与成都、雅安等区域合作事项。扎实推进以经贸合作、人才交流、项目援建为主要内容的浙江以及省内德阳、绵阳对口支援工作。

强化引资项目落地工作。积极组织参加西博会、农博会、旅博会、渝洽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展会,以有机农业、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生态旅游、文化产业等生态产业类长线项目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引资。同时,继续完善引资项目退出机制,全面落实行业归口管理、部门联席会商和信息化动态跟踪落地制度,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地,降低招商成本和代价。力争到位国内州外资金78亿元。

七、秉持共享发展,以脱贫攻坚统揽民生,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狠抓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落实好各类“民生工程”。

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重点针对“七难”问题,深入实施“藏区六大民生”等民生工程,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织牢民生“保障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高半山区、边远牧区为重点,扎实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加大连片扶贫力度,贫困人口减贫2万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持续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巩固提升工程。扎实抓好双江口等重大工程移民安置工作。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利用好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做大做强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服务资源,逐渐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十五年义务教育”质量,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83%,加快创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1小时医疗服务圈;做好地方病、慢病防控工作,加强民族医药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医院的范围。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深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保障农产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强化工程、服务业和环境质量监管。

加快促进群众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开展就业培训、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200个。完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开拓州内外劳务市场,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

构建全方位高标准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标工作。抓好“五大保险”扩面征缴和确保待遇发放,提高参保率、缴费率,确保各类基金安全运行。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提高救助水平,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社会和谐的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坚持把群众增收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藏区会议关于群众增收的政策。通过发展产业、就业创业、救助帮扶、深化改革等措施,推进群众政策性、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

八、秉持和谐稳定,以法治理念推进社会治理,进一步巩固治藏兴藏格局

继续坚持“主动治理、攻心为上、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按照“法治阿坝”要求,针对薄弱环节,细化措施,积极排查化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问题,以稳定保障发展,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依法治州进程,做好基层法治创建和“法律七进”活动等工作,稳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寺庙分类管理、规范化建设,把公共服务覆盖到寺庙僧尼,进一步完善社会民生带动寺庙民生保障机制。

各位代表: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事关“十三五”良好开局,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政协的意见和建议,抓住抓好各种机遇,强化主动作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积极应对和努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努力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谱写阿坝州跨越发展、长治久安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